资质认证

北京胡立彪:让“黑色污染”实现绿色转身

发布日期:2022-10-29 浏览次数:


胡立彪:让“黑色污染”实现绿色转身

前段时间热炒的“毒跑道”事件中,有一个无辜者“躺枪”了,它就是废旧轮胎。有媒体称经调查发现了毒跑道的“内幕”——“很多小作坊把废旧轮胎作为塑胶跑道的原料。”

事实上,把废旧轮胎当作塑胶跑道的原料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幕”,而是业内早已通行的做法。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塑胶跑道所使用的原料都由废旧轮胎颗粒制作而成。由正规、专业的厂家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生产的废橡胶颗粒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场的跑道,便是由废旧轮胎制成的,这项技术得到了国际田径联合会技术委员会的认证。

当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躺枪”。“毒跑道”事件中废旧轮胎“被内幕”,原因不是废旧轮胎本身有毒,而是它被一些人“下了毒”,从而替这些人背了黑锅。一些黑心厂商钻法律法规的空子,不规范使用废旧轮胎,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掺杂其他化工废料和有害化学物质,比如,为了降低成本违规加入国标禁用的粘合胶水以及一些来源不明、环保不达标的垫带、线缆等废旧橡胶制品。

可能正是由于类似的黑锅背得太多了,废旧轮胎就有了一个并不符合实际的恶名:“黑色污染”。现在“毒跑道”事件经由不当炒作发酵,使得一些不完整和错误信息传播,加深了人们对废旧轮胎和废橡胶制品的误解,“黑色污染”的恶名更甚,这对于废旧轮胎加工行业来讲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废旧轮胎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合理、正确地处理废旧轮胎,它们就会变成有利无害的宝贝。不久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我国中小轮胎生产企业生态环保会议上,诸多与会代表表达了通过立法和工业化手段,加快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步伐,让“黑色污染”实现绿色转身的意愿。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汽车轮胎总产量为5.63亿条,废旧轮胎产生量在3.3亿条左右,重量达1200万吨以上。遗憾的是,这些本可再利用的资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悉,我国废旧轮胎目前的回收率很低,仅为发达国家的30%,而无害化利用率也只有6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利用率。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业内人士称,中国废旧轮胎利用主要是生产再生橡胶、轮胎翻新、生产硫化橡胶粉,业内企业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缺少必要的测试设备,影响了再利用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属于半公益事业,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中国废旧轮胎资源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人员、债务包袱重、企业经济效益差,多数企业亏损严重,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在废旧轮胎利用上,正规企业做得费劲,不法企业却能钻空子赚钱,说明还是缺少政策推动,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看来,要让废旧轮胎完成绿色转身,国家层面还得有大动作。专家建议,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问题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计,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加快推动这一行业市场的发展。可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在轮胎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征收废旧轮胎处理费,并对废旧轮胎的运输、贮存、处理和再利用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有实力的轮胎循环利用企业进入废旧轮胎回收领域,并予以一定补贴,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引导正规企业加快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只有市场规范,企业愿意干了,废旧轮胎回收加工产业才能步入健康轨道,实现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赢。 《中国质量报》


胡立彪:让“黑色污染”实现绿色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