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29 浏览次数:次
在我们头脑中还存在一些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的关于质量的认识,影响着质量管理及ISO认证贯标工作。
归纳起来,一部分人头脑中对于iso主要还存在以下六类错误认识问题:
一是“产品便仅是建筑物,是某栋大楼。”
什么是产品呢?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甚至有点幼稚可笑,然而,很久以来,我们以为产品不过是摸得着的产品实物,而没有涉及产品更为丰富的内涵。产品的系统概念应由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三个层次构成,核心产品是指产品所能满足的消费者利益,如化妆品能给顾客带来容貌美,楼房可以让人居住:有形产品是一种实物,除了内在性能、质量外,还包括外观、品牌和包装如楼层的外观,室内的装修等:无形产品则是顾客购买时提供的服务,如对质量的承诺保证(建立在可查的真实资料上1、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如维修等)。如果我们不认识到我们的建筑产品在ISO贯标中也要包含产品的这三个层次,又谈何贯标呢?
二是“只要能做出好产品就行了,何必搞那么多资料,那不是做表面文章吗?”
这是对工作的认识不足。ISO认证针对的是企业的生产质量的保障能力,不光在我国,国际上在ISO认证时也不仅仅要考察生产成品本身,还要过间生产体制,对全公司的管理程序,内业办公的工作质景等都进行考察鉴定,特别是建筑业,我们产品中有许多因素是隐蔽不可度量复查的,更必须通过资料来证明它的质量保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填好资料,这是争取顾客信心,保证质量的根本需要,当然也是保证ISO贯标,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三是“提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
海外流行1:10:1000的成本法则,意思是:如果在开工前将问题改正需花1元钱的话,那么在生产中改正则需花10元钱,产品流通到市场上被发现造成恶劣影响的话,就需花1000元改正。这一点在我们建筑企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要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最初阶段: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克斯比认为:改善质量是免费的。他将质量成本区分为两个范畴:为不合要求所付出的代价和一切符合要求所付的代价。他认为真正费钱的是不台质量要求的事倩,即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另外,我们是否只看到了保证质量所增加的短期开支,却看不到持续地保证质量会带来长远利益-或者看不到不能保证质量造成的长远损失呢?
四是“质量嘛,应该是质安部的事;ISO认证贯标,只是企管办的事。”
这简直是强人所难或者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不讲理说法。其实,质安部的工作是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尽量客现准确地测试及评估各部门的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激励众人,培养大家以改正质量为己任的积极态度,并安排适当的质量教育和训练计划,企管办只是对ISO管理的综合平衡负责,代替不了其他部门的具体工作,他们并不是替其他部门做别人应该做到的事情。质量是在工作中产生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安部凭什么要对质量负完全责任呢?同样,ISO不合格,又怎样只是企管办的事呢?为什么大家通常不去迫究生产管理部门的问题?更很少向原材料供应部门追究责任呢?
五是“是人就会犯错误、因此质量免不了有问题。”
这一观念在相当多人中有市场,尤其是当员工发觉生产未能符合进度或者未能掌握成本预算而要被扣奖金时,他们自然会萌发“进度优先,成本次之,质量第三”的观念。
我们以小接受的观念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人类的确是会犯错,尤其是有些人每天都原谅自己错,而且犯了错也满不在乎。似乎每天不犯点错,就难以证明自己是人类。
其实、稍加注意,我们也有绝不出错的地方。若一个人在企业有5%的错率,但他每天决不会进错了家门。在公司里,掌管工资的工资员绝不会出错,因为,如果有错,员工会马上找上门去投诉,所以他会谨小慎微杜绝犯错。
酿成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缺乏知识,另一个是漫不经心。知识可估量,也能由经验和学习改进,但漫不经心会助长视工作中出纰漏为人之常情的质量冤家,形成对企业扒质量的良好风气和员工向更高标准追求的士气的致命打击。
这种“缺陷合理"论站得住脚吗?
六是“质量出了问题是工人素质的低劣所致。”
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工人文化低和劳务力量的素质差对质量的影响,认为低质量是由于缺乏质量意识的工人们的不良工作态度所致。现在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方法,可以证明工人们是有能力做好工作的:
1、进场前对工序操作者全面培训;
2、开工前将如何去做的详细指令告诉工人;
3、施工中勤检查,发现结果不令人满意,立即调整操作和工序,而不是做“事后诸葛亮”;
4、建立一套证实和评价员工劳动结果的方法并给于奖励(由项目与劳务共同馈)。
从实际情况可知,在某些场合下,我们的管理者未提供这方面具体的指导,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只责怪第一线的工人?
上述六大观念问题,正是困扰我们的员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影响贯标工作的误区。